鈔票滿滿的蘋果來台灣借錢

蘋果毫無疑問是當今最有錢的科技公司之一,荷包裡鈔票滿滿。不過,就算是這樣的科技巨頭也必須要借錢?以借錢來賺錢就是這些科技公司的生財之道之一,也是我們這些市井小民搞不懂的金錢遊戲。不過,現在蘋果「又」要來向台灣的市場借錢了。

幾天前,蘋果在美國已經有報導,將利用債券銷售來進行股票回購和股息發放。蘋果此次在美國市場的借貸債券發售將包含 6 個不同期限,最短 2 年期,將於 2019 年到期,最長的期限可達 30 年,直到 2047 年才到期,收益率在 4.2% 左右。

而現在,美國的財經雜誌 Barron’s 報導,美國又打算在台灣進行新一輪債券發行,與美國本土融資數額不同,在台所設定的目標為 10 億美元,發行 30 年期的美元債券,年利率為 4.3%。

說是「又」,主要是因為去年蘋果就已經跟台灣借錢過一次了。去年的 6 月,蘋果首度在台灣發行債券,當時融資大約 10 億美元,年利率為 4.15%,最長期限可達 30 年。

口袋裡頭鈔票滿滿的蘋果為什麼要借錢?

背後的原因當然很多,其中的原因之一在於雖然蘋果是目前全世界最有錢的幾間科技公司之一,但是他們的現金其中有很大的比例是在美國境外。如果美國要把這些現金收回美國,則必須要繳納高額的借貸稅款。但是蘋果又需要現金來支付股利,對蘋果來說,發行債券來支付股利要比把現金從海外收回來支付來得划算,主要是稅收方面的考量。

那麼,又為什麼在台灣發行債券呢?是因為蘋果的供應鏈大本營在台灣,而且台灣的債券市場流動性充裕,發行借錢債券也有助於鞏固蘋果與台灣供應鏈的關係。

其實蘋果並非特例,大型跨國科技公司在台灣發行美元債券也不算稀奇。前年 12 月,英特爾在台灣也發行過票面利率為 4.7%、總額 9.15 億美元的 30 年期債券。

不過,市場研究公司 CreditSights 分析蘋果的債券,覺得蘋果債券利率其實並不高,像是去年的借貸年利率 4.15%,就低於英特爾的 4.7%。其實更推薦購買其他科技公司發行的債券。

減少無謂的借錢消費

小肥:錢師兄,最近上學又要狂做兼職賺零用錢,很累呀!我下年決定借學生借貸款,不再上班賺生活費了。學生貸款這麼低息,畢業後慢慢清還就行了。

阿錢:我們整天要上學,需要花費的項目不多,為甚麼你要狂做兼職?

小肥:嘿嘿,我要買新手機、新相機呢,而且我還要準備聖誕節去旅行啊!不理了,明年決定借學生借貸款,讓我盡情玩樂、好好享受大學生活!

阿錢:你這樣想就錯了!雖然學生貸款利息一般較低,但還款期長,所以申請借貸款前,應該深思熟慮!你亦要考慮剛畢業時薪水未必很高,到時又要應付日常借錢開支、家用,如果加上要償還學生貸款,會否更為吃力?

你應該考慮甚麼是「需要」和「想要」,減少無謂的借錢消費。想買心頭好、有理財目標,那不如早點開始儲蓄,有大額又必須的開支未能應付,例如交學費,才考慮借學生貸款吧。

借錢給國發基金… 風險權數低

國發基金有意透過銀行籌措資金來幫助產業進行新創或創新等融資,重量級的大型行庫表示,「相當樂見其成!」除了對扶植產業發展共襄盛舉,另兩個主要原因,在於現在市場銀根實在太寬鬆,以及風險權數的計提借貸優惠。

以龍頭銀行台銀為例,台銀在2008年金融海嘯時期一口氣湧入了7,000億元存款,到現在還去化不完,一、兩年前存放比還不到6成,現在也僅小升至63%,若有配合政策去化資金管道,國發基金1,000億元借錢融資計畫不失為好選擇。

再者,由於國發基金屬於中央政府,比起地方政府或國營事業,還要計提20%風險權數的比例,國發基金身為中央政府機關的背景,使其借款借貸需要計提的風險權數為零,有助免除計算資本適足率的負擔。

另一關鍵,在於國發基金旗下屬於「金雞母」類型的股票不少,首屈一指的就是台積電,其他還有中華電信,因此國發基金要借錢借款的訊息釋出後,不少大型行庫相當感興趣,就看國發基金最後的政策決定要讓多少家銀行入圍。

行庫主管指出,國發基金這1,000億元的借貸融資計畫,可望創造2,000億元以上成數效果;除了向銀行直接融資的部分,據了解,國發基金也將評估採取過去中長期資金計畫的合作方式,對於受助企業,採取國發基金與銀行採取1:2或1:3的方式提供企業戶貸款資金。

行庫指出,倘若確定走這樣的模式,國發基金的1,000億元借錢融資計畫,將可發揮2倍以上,即至少2,000億元以上的乘數效果。

快樂理財生活–遠離這些借錢的理由

普通人的生活中,又不是購物中毒或是沉迷賭博,為什麼會借錢呢?很多人都有這種疑問。

不過,並非只要沒有浪費,就不需要借錢。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借錢之門始終悄悄地打開,經常有人在不知不覺中踏進了借錢之門。借錢的理由包括:生病、想買名牌、太容易借到錢、當連帶保證人、住宅按揭、汽車按揭借錢、賭博、生活費不夠等等。

1.連帶保證人

連帶保證人站在與借款人完全相同的立場上。因此,在借款人不能還錢時,連帶保證人代替借款人還錢,這種認知稍微有些錯誤。即使是借款人沒有陷入無法還錢的狀態,貸款方也有權要求連帶保證人還錢。也就是個人擔保的制度。親人或朋友求你成為連帶擔保人,借錢並且保證「絕對不會給你添麻煩」時,希望你不會被拖進欠款的深淵。

2.不動產按揭

不動產按揭比一般的按揭利息低,而且可能得到以百萬為單位的融資。人們誤以為有擔保價值的不動產,就可以按揭並且長期攤還欠款。因此,我們可以輕易地利用不動產按揭。可是,萬一不能還款,你將會失去自己的不動產。後面說明的解決欠款的方法之一,會利用這個借貸按揭。不過即使是為了「個人重生」利用不動產按揭,也要注意這也許會導致不動產的損失。

3.按揭

代表性的按揭為住宅按揭和汽車按揭。一旦接受按揭,中途放棄會非常困難。這是因為東西在買下的瞬間就成為二手物品,購入價格會打折扣,也就是所謂的超額貸款。即使賣掉,也會留下貸款。近年來增加了不少這樣的例子,因為轉換工作或者被裁員,不得不賣掉住宅,結果剩下大筆的借貸債務,只能個人破產。本來打算買入財產,結果卻背上了大筆負債。

4.現金化(轉賣給收購公司)

「信用卡額度內套現金!」「卡套現金!」一些收購公司會讓你用信用卡購物,然後以低價回收這些商品(八成左右)。商品換金率為八成,一個半月後還信用卡賬,年利率約為200%。事實上,這與高利貸是相同的。在欠款付清前,商品只是「借款轉賣」,並不屬於自己。所以,千萬不能「聽話」地去購物!

5.整合(綜合性貸款)

一旦被人追債,可以說人們必然會考慮這個方法。在雜誌、網路都能看到這些廣告。而且,這些廣告都是用輕鬆還款的誘餌誘人上當的。「利息0.9%可以融資50萬元」「最多12個月無利息,貸款方便,即日融資」。做這些廣告的人無一例外借貸,都是無道德的金融從業者。我們絕對不能聯絡他們。雖然銀行等也實行整合,但是審査非常嚴格,還款也絕不輕鬆。

6.無良業者

現在到處都有利用陷入困境之人的心理弱點鑽空子的無良業者,陷阱不僅僅上述中提到的購物套現一種。「我給你介紹一個可以借到錢的地方。」這種榨取高額手續費(融資額的3%-5%)的「借錢中介」,名義上是幫忙償還欠款,實際上是騙錢的「償還欠款店」。所以,請你一定要慎重!

借錢要還 天下無免費午餐

人人生日想收厚禮,但日本一名剛成年的20歲男生,所獲賀禮卻是父母的「無情」家書,信中表明若他續在家裏住就須交租,借錢又要付息等。看似冷漠,卻最能教出不啃老孩子!

20歲男生 住在家中須交租

在日本,到了20歲當作成年人,既有成年儀式,部分父母更會送贈名牌首飾、包包當成年禮,較本港隆重得多。但是,當地借貸一名剛過20歲生日的男生長谷川雄麻,沒有收到父母的名貴禮物,反而只得一封信,他在上周日把這封信的內容上載到Twitter後,竟在網絡瘋傳,轉載高達約2.4萬次。

網民反應熱烈,皆因這封家書夠「無情」!雖然該信開首第一句祝賀兒子生日快樂,惟之後隨即「警告」兒子,父母的養育責任已經完結,未來請做個負責任的成年人。怎樣才算負責任?父母直接談起錢來,明言兒子若想繼續在家裏住,請交租金、伙食等費用,盛惠每月2萬日圓(約1,300港元),而且未來若想向父母拿錢,就當作借貸借錢,兼要付利息。此外,長谷川夫婦在信中還給了一連串忠告,例如要儲蓄等。

父母對子女的愛,從來無私,在金錢方面,是否不應太計較?在信中表明不再承擔養育責任,又談租金、談借貸借錢收息,未免太冷漠?不過,日本網民卻對這封信一片讚好,既有不少人稱羨慕有這樣的父母,又有網民笑稱,這對夫婦開出的租金非常划算,甚至連長谷川雄麻本人,亦毫不生氣,稱讚自己的父母就是最好。

得到大力讚賞,其來有自,信中文字並非真的冷冰冰,反而看似無情卻有情,能教出對孩子一生受用的道理!

此信正是要點醒孩子,自立、不依賴的重要。固然,20歲的年輕人入世未深,甚至仍是在學的學生,故此父母每月僅收取千多港元的租金雜費,明顯還是對兒子有一些「資助」,但就起碼要兒子建立為自己負責的借錢意識,不要以為可以飯來張口、衣來伸手,一切的食宿、水電,不會平白而來。

借錢要還 天下無免費午餐

即使跟兒子談錢,借錢要收利息,也是要兒子有金錢觀吧!父母願意在財政上幫助子女,但更不願意孩子誤以為賺錢容易,借錢有條件、有借要有還,且要有付利息的代價,就是讓孩子知道在天底下,根本沒有免費午餐。

眾所周知,近年困擾日本社會的其中一個社會問題,就是「啃老族」昌盛。當地不少有氣有力的青年,既不是在學,又沒有工作,未能給父母家用之餘,反過來要父母繼續供養,2013年日本政府發表青少年白皮書,就估計在15至34歲的青年組群之中,有高達63萬名的啃老族。

日本青年搵工難 啃老族盛行

啃老族盛行的借貸原因,固然複雜,例如一定程度與日本經濟沉淪多年有關。大企業減少招聘全職員工,增加聘請兼職工、外派工,導致青年難找好工作,收入縮水,如此環境之下,部分人更出現不願辛苦掙錢、寧願留在家裏更好的消極心理。

大環境不好,青年難處多,但是否就是不爭取向上的藉口?以為有父母給予一切就足夠?父母對子女的財政支援,總不能被當作天經地義,畢竟父母難以養子女一世,子女最終也要為借錢自己負責!

今次長谷川夫婦的做法,既對兒子提供部分協助之餘,又要兒子對家庭盡部分責任,不能抱持依賴心態,正是給其兒子、給社會一個正面教材,難怪當地人非但沒批評,反而拍手叫好。

「無情」信的背後,其實藏滿父母對孩子的愛。相對來說,本港情況較日本好得多,青年大多有全職工作,亦願支付家用,未有嚴重的啃老問題。惟部分父母亦被指太溺愛孩子、幫得太多,令孩子容易有依賴借款性格;要教出自立孩子,這封信對本港父母可也有啟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