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借貸計劃

美國聯儲局披露高峰期達3.3萬億美元的緊急借貸計劃詳情,揭示當局於金融海嘯時肩負起「全球央行」的重責,援助對象遠超美國金融業,範圍遍及歐亞,又以一眾歐洲企業受惠最多。

在新金融監管法案下,作風神秘的聯儲局回應國會要求,公開緊急借貸計劃的2.1萬宗交易詳情。聯儲局表示,計劃目的在於穩定市場信心,大部分貸款已歸還,沒有任何貸款逾期。

借貸計劃實為美國大行的續命劑,當中以花旗、大摩、美銀借款最多。花旗及美銀在去年首季仍極度依賴借貸,其中花旗曾在13個月內向聯儲局借款174次。

雷曼兄弟於08年9月倒閉,事發後數周,高盛透過主要債商信貸機制(PDCF)借入242億美元,足以反映當時市況之差;但原來透過PDCF借款最多的是英國巴克萊資本,共達479億美元。海嘯期間,儲局打救美國國際集團(AIG)的決定最為人爭議。資料顯示,在15個月內,AIG共使用商業票據資助機制(CPFF)達90次,頻率最高,其次為法巴及蘇皇的74次和67次。

在民眾眼中,大行肆意投機正是海嘯源頭,故聯儲局不應用納稅人金錢拯救。早前的量寬政策成為箭靶,今次披露恐令聯儲局的極高權力再受爭議。

成功爭取今次披露的參議員桑德斯(Bernard Sanders)表示,聯儲局傾向偏袒國內大型金融機構已表露無遺,更令人意外是,國外銀行及企業居然得到如此巨額援助,尤其是德銀及瑞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