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低息借錢有難度

| | | 引用 (0)

當前急務是削減財赤抑或刺激經濟,的確是個大是大非的問題,因為緊縮措施推出得太遲,會帶來通脹及其他惡果;推出得太早,又有可能令復甦無以為繼,全球再陷衰退,但現實並不是那麼複雜。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削赤就是想慳錢,而刺激經濟便必定要花錢,選擇哪一邊,全看各國政府是否有能力籌錢,如果財源滾滾來,花錢有何難。

由此可見,以德法為首的歐盟堅持緊縮財政開支便很容易理解,因為借錢有難度。「歐豬」五國債台高築引爆債務危機,信貸評級被大幅下調,不但很難向市場舉債,連整個歐元區也被拖累,出現前所未見的信心危機,結果是歐洲主權債券整體借貸成本上升,部分國家甚至借錢無門,為了保住信貸評級,減債都來不及,還談甚麼刺激經濟,自然認為美國乘人之危、講風涼話。

美國的處境便好得多,同樣是債台高築、財赤破紀錄,但全球投資者就是鍾情美國國債,尤其遇上金融危機,更是絕無僅有的避險天堂,外國資金蜂擁而至、邊罵邊買,國債孳息愈推愈低。美國並不像歐洲那些高負債國,不愁無錢可借,還可以用超低息借錢,自然有條件鼓吹繼續刺激經濟。不過,先使未來錢,長此下去也不是辦法,聯儲局前主席格林斯潘亦批評美國的富貴假象暗藏危機。

事實上,各國對向金融機構徵重稅,以及開徵金融交易稅,存在重大分歧,背後同樣與政府財政有關係。表面上,徵稅是防止金融機構再次不顧一切冒險,實際是一條重要的新財路,雖能增加政府收入,但並非所有G20成員國皆贊成,尤其那些並沒有深陷金融危機的國家,更加抗拒犧牲本身的金融機構競爭力,來成全歐美填補財赤的大計。

那麼現實世界有沒有中庸之道呢?答案是有。簡單來說,就是短期維持刺激經濟措施,不輕言退市,長期拿出清晰而可行的方法限制赤字增長,恢復市場對政府財政紀律的信心,兩者並無矛盾,反而相輔相成。可惜不同陣營似乎只着重對本身有利的那一部分,把其他問題拋向對方,這正是G20未開峰會已針鋒相對的底蘊。看來,這次峰會大概會像以往一樣,達成一些和稀泥式的共識和協議,製造和諧假象,完全無助全球經濟穩步復甦。

房地產借貸款風險上升

| | | 引用 (0)

銀監會在網站公布的年報指,今年銀行業的經營環境將好過去年,但仍面臨風險和挑戰,隨著房地產市場不確定性逐步增加,房地產業借貸款風險持續上升,不良借貸款的壓力加大,風險連鎖效應可能重現。當局將加強土地儲備借貸款管理,嚴控房地產開發貸款風險,限制炒樓和投機性購房,繼續要求各大中型銀行按季展開房貸壓力測試工作。

銀監會又批評,部分銀行對地方融資平台的信貸投放較大,但風險管控不足,隱藏較大風險。另外,部份銀行透過設計發行信貸資產理財產品,將部份貸款轉出資產負債表外,以逃避存款準備金要求,潛在風險亦不容忽視。

報告指,有必要密切關注主權債務評級有下調趨勢的國家和地區風險,另外有國家的超低息令利差交易異常活躍,若收緊貨幣政策並提高借貸成本,資金將從新興市場迅速撤出,造成資產價格泡沫破裂,從而影響全球金融體系穩定。

英博客借錢置裝

| | | 引用 (0)

英國著名博客愛德華‧休(Edward Hugh)唱淡歐元區多年,其見解直至近期歐洲債務危機惡化才正式入流,更成為各國決策官員的必讀理論,連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邀請這位無師自通的經濟學家到馬德里坐鎮,幫手解決西班牙問題。

生於英國的休氏現年六十一歲,大學專攻科目不是經濟,而是哲學、科學、社會學和文學,他在上世紀九十年代初移居西班牙。

約七年前,休氏已透過網誌警告,歐元區這套構思並不可行,因人口老化、儲蓄型經濟的德國,與人口年輕、借錢貸款型經濟的歐豬五國,倘共用同一貨幣遲早「出事」,當歐豬五國無法推低歐元自救時,惟有自行推低公營和私營環節的薪酬兩成,從而提振出口,引入資金以償還國債。

隨着歐債危機拖冧金融市場,各國官員、投資者和經濟師紛紛尋找箇中原因之際,休氏的唱淡歐元區論遂獲採納,報章專欄、電視台和電台,甚至官方會議都找到他的影子,但休氏沒有一夜富貴,生活仍簡樸,連應付官方商界會議的置裝費也要向朋友借錢

休氏從人口角度解構歐元區問題並非無懈可擊,當初吸引他攻擊歐元區的對象是意大利,而非希臘。他建議的「解藥」包括德國退出歐元區、讓歐元貶值以提升競爭力等,但被認為參考價值多過可行性。

政府公債=政府向人民借錢

| | | 引用 (0)

政府正籌議推動修改「公共債務法」,要把各級政府的舉債上限予以放寬或調整。此案將在本周進行朝野協商,實已到了關鍵時刻。整體而言,修法後各級政府的負債總額占GDP的比率,將由四十八%上升至五十一%,突破現行公債法的上限。

我們在此要鄭重呼籲政府:懸崖勒馬。若因財主單位觀念不清而貿然推動修法,這恐是台灣災難的開始。茲從幾個方向來嚴肅討論這個議題。

所謂政府公債,就是政府向人民借錢。政府現在透支借債,將來一定要還本付息,而屆時還本付息所需要的款項,至少有部分要向未來子孫去借錢的。因此,自古典學者李嘉圖以降,每本經濟學教科書均指出:政府舉債其實就是「當代人向後世子孫借錢」。

既然公債是個當代人與未來子孫之間的借貸契約,照理說,舉債額度、舉債上限這一類的政策,都該由當代與未來公民共同討論決定。但由於許多未來子孫目前尚未出生,故若單純由當代人以國會多數決定未來子孫的負擔,顯然是一種跨代之間的不公平。如果當代人不充分顧及子孫福祉而濫行發債,則等於是把自己的幸福建立在子孫的痛苦上,這不但在哲學意義上不公不義,在心態上更是自私自利。

就跨代意義而言,公債問題其實是個永續發展議題。例如,近年來全世界各先進國家紛紛將環境保育列為憲法層次的權利,因為當代人往往以種種經濟發展的理由去排放廢氣、砍伐森林、破壞生態平衡,傷及未來子孫的福祉;所以要對環境保育給予最優先的保障,其部分原因是因為永續發展事涉目前不具發言權的未來子孫,容不得現代國民恣意胡為;如果不以憲法層次的高門檻予以保障,子孫輩的環境權就會被侵害殆盡。儘管當代人會以「經建也對未來子孫有利」以為遁詞,去合理化自己對環境的破壞;但諸多經驗顯示,多數人永遠是關心自己遠甚於關心子孫,對環境侵犯的事例也是罄竹難書。故若不將環境權的位階拉高,永續發展絕對做不到、未來子孫的福祉也絕難保障。跨代環保理念如此,在概念上,修公債法上限亦當有憲法層次的莊嚴性,即使是國會的簡單多數,也不可恣意施為。

借貸振興小型企業

| | | 引用 (0)

美國總統歐巴馬在周一表示,再度向國會提出300億美元(約2340億港元)的振興小型商業計劃。

他在二月時提出有關計劃時,被批評為沒有效用。當時,歐巴馬為了爭取通過醫療改革法案,因此沒有作出進一步的推動。

不過,美國眾議院財經委員會在上周以42票對23票通過了有關計劃。國會議長佩洛西表示,有關建議將盡快交予眾議院全體表決。

歐巴馬在周一促請,國會應現在便表決借貸計劃,因為此舉將可望創設更多的職位。

部分共和黨議員仍然反對有關小型商業借貸安排。該計劃是政府注資支持獨立的商業銀行,以支持向小型企業借貸,而銀行則向政府支付股息作為代價。

«上一篇   1 2 3 ...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 37 38 39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