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急借貸措施

| | | 引用 (0)

原本在刺激經濟增長和力抗通縮壓力立場一致的歐美,由於復甦腳步不同導致對景氣的看法也出現差異。最近,二者不僅對“退出”時機判斷不一,在債券買賣出現角色互換,甚至在整頓財務等問題上也存在分歧。但是,經濟二次探底的風險,歐美均有之。

在歐洲央行總裁特里謝指出,歐洲央行可能會考慮逐漸結束緊急融資方案的兩周後,美聯儲主席伯南克於日前在美國懷俄明州舉行的美聯儲年度經濟座談會上表示,如果經濟前景顯著惡化,美聯儲將可能通過啟動新的長期債券購買計劃、調整在利率政策上的措辭以及下調商業銀行在美聯儲的超額准備金利率等途徑進一步實施貨幣擴張政策。

這種情況與今年第二季度時的大相徑庭,當時歐洲債務危機迫使歐洲央行宣布有史以來第一次國債收購方案,而美聯儲已經在討論如何以及何時要縮減資產規模,逐步退場。

此外,特里謝在出席座談會時表示,高負債政府將需要采取有力行動降低債務負擔,而他領導的歐洲央行將繼續努力將通貨膨脹率維持在低位。他指出,過去的曆史教訓顯示,經濟復甦後政府就必須開始處理財政失衡問題,這不僅是一項責任,也是確保經濟能持續復甦的重要先決條件。未來十年宏觀經濟最主要的挑戰,將是如何確保這十年不會變成另一個日本“失落的十年”。

然而,特里謝的觀點與美國總統奧巴馬有所沖突,後者認為現階段刺激經濟增長仍為優先要務。

歐洲難離美國“獨自”復甦

分析人士指出,歐美所謂的分歧可能只是語調之差。

歐洲央行理事韋伯表明,歐洲央行在明年首季度前不會考慮收回緊急借貸措施,顯示退出步伐將較預期緩慢。

盡管目前為止歐洲經濟數據相對較好,但外部經濟增長速度放緩將使上半年稍有亮色的歐洲經濟在下半年出現滯漲,甚至可能重新陷入衰退。

借錢投資股樓量力而為

| | | 引用 (0)

買樓和買股票都是投資,都有潛在的風險和回報,投資者能否在股市中獲利,除資本是否充足外(具備防守能力),專業知識、充足準備工夫和適當投資心態很重要。對於讀者的問題,其實一個簡單的公式就可提供答案︰

投資股票回報(如三年、五年平均) 是否能 > (大於)按揭的平均利息支出

舉例來說,若讀者每年平均能從股市賺到10%的回報(過去五年,恒生指數每年平均回報10%),以現時按揭利息約2%計算,將物業抵押借錢來投資股票是有機會有利可圖的。

短炒技術較高

根據一些機構的統計,70至80%港人在股市中都是鎩羽而歸,究其原因,常見的通病如受心理影響而高買低賣、舉棋不定下由短炒變成長線、或沒有做足準備工夫而選錯股票等。

所以,不論是將物業抵押來套現投資或是用閒餘的資金投資,投資者都要有充足的知識和心理準備,在買入股票前,應已完成一定的準備工夫,如了解當前經濟環境、所買股票處身的行業狀況、公司本身生意如何、現時股價是否合理等。對於一般的投資者,在短炒與長線投資中,應選長而棄短。因短線炒賣所需的技術較高,一般投資者較難掌握。

以下兩點讀者必須留意︰

一是否有足夠供款能力。由於50萬元投資金額是從樓按得來,因此,讀者每月需繳付供樓的費用。讀者在決定將物業作按揭前,必需了解自己每月供款的能力是否足夠,決不能抱見步行步的心態,或樂觀地期望投資股票賺錢後,可即時套現來償還每月的供款,因投資是需要較長的時間才可增加勝算,若所買的股票在買入後沒有即時上升,甚至下跌,而讀者又沒有足夠供款能力的話,讀者將要被迫蝕錢離場,造成雙重的損失。

二是計入加息因素。香港現時處於歷史低息時期,樓按利息支出自然隨之而低企。讀者只要能夠從股市賺到些微的回報,已高於樓按利息的支出,令將物業抵押借錢來投資股票變得可為。除投資回報變數外,亦應留意利息支出都是變數,今天利息低企不代表利息在兩、三年後也會低企,當利率上升時,會降低將物業抵押借錢來投資股票潛在回報。投資還是量力而為較好。

10年瘋狂借貸後

| | | 引用 (0)

他們是每個市場夢寐以求的對象,也是世界經濟的未來。現在,最新研究將讓人一窺亞洲新興中產階級的真實面貌。

亞洲開發銀行(Asian Development Bank,ADB)在今天公布的報告裡表示,亞洲中產階級(每天消費2到20 美元)的消費能力,在未來20年裡將成長8倍。

「亞洲中產階級的崛起」這份研究報告,也試圖讓大家注意這個快速成長社群的特徵。報告結論是,亞洲中產階級和富裕的西方國家,有越來越多的相同特點。

他們的教育程度較高、住在都會區、生養的孩子數目較少,心態比較進取。但他們也有過食、少運動的特徵,喜歡購入車子與家用電子產品。

ADB結論道,中產階級的崛起「或許會帶來許多挑戰,但是也將替亞洲區及世界帶來嶄新空前的機會。」

不另人意外的是,目前亞洲中產階級約19億人,大多落在人口最多的中國與印度。

中國目前窮人翻身的機會最多,約63%,8億1700萬人在2008年的統計裡位居較高類別,反映中國較龐大的經濟體。

根據ADB數據,印度的中產階級人數在同年為2億7400萬人,僅佔11億總人口數的1/4。

其他數據顯示,到2030年之前,中、印兩國都會有超過10億人擁有較高收入,但中國預期將更加富裕。

亞洲區收入增加,預計將帶動全球冰箱、汽車、手機以及度假消費借貸的支出上升。

西方國家消費者經過前10年瘋狂借貸後,現在正努力償還個人債務並且儲蓄,意味著成長方面受到限制。

ADB表示,相反地,亞洲消費者在2008年的支出攀升至4.3兆美元,到了2030年預計將成長至32兆美元,佔全球消費的43%。

小企業銀行借錢週轉

| | | 引用 (0)

美國經濟復甦勢頭急劇放緩,令到聯儲局被逼扭轉退市部署,宣布再度透過購買債券向市場注資。美國救市效力漸失,說明單靠財技無法帶動經濟,即使強如美國一樣如是。

為了避免金融海嘯引致衰退,白宮和聯儲局雙雙使出非常手段去刺激經濟,可惜復甦勢頭如曇花一現,尤其就業情況令人失望,失業率在跌回百分之十後,無法再向下調,新增職位緩慢。市場憂慮美國會陷入日式長期衰退,債王格羅斯警告有可能陷入退縮的泥沼。

美國經濟反彈比預期差,令不少投資名宿跌爛眼鏡,股神巴菲特早前重手購入鐵路股份,被視為看好貨運前景,當中含有對前景有信心的意思,結果現在美國要重新「泵水」入市,華爾街又陷入信心低迷的氣氛之中。

為甚麼美國刺激經濟的力度這麼強,效力卻這麼短暫呢?究其原因,當然與華爾街豪賭闖下的禍太大脫不了關係;與此同時,美國多年來經濟失衡,導致元氣削弱,一旦受創自然難以痊瘉。

在二○○七年前,美國經濟繁榮已接近二十年,主要是靠幾個火車頭帶動,分別是內部消費、樓房地產上升和金融銀行業創造大量財富。不過,這幾個火車頭行駛多年,到後期動力都靠債務支持,當借債和利用高槓桿融資無以為繼時,要回復增長談何容易。

面對困難的局面,美國政府力圖撐住下滑的經濟,結果成功避免整個體系崩潰,但同時影響了調整過程。以樓市為例,政府不想市民無樓住,銀行為了不想業主拋鎖匙,就算業主無力供樓,銀行都不想或不會收樓,結果令到樓價沒有出現急跌,反而呈現「慢溜」式滑落,樓市無法見底,消費者自然不敢消費。過去美國人沒有儲蓄習慣,但在衰退後,美國人儲蓄率回升,長遠是好事,但短期結果是消費市道不振,無法負起帶動經濟增長的角色。

美國政府救市效力不彰的另一個原因,是大部分的資源都用作拯救華爾街「大到不能倒」的金融機構,但被金融海嘯波及的中小企卻未獲足夠照顧。幾家大銀行在政府協助下渡過難關,向他們借錢做生意的中小企,卻至今仍慨歎難獲銀行借錢週轉,更遑論招聘擴張。中小企是招聘員工的重要動力,大批僱主處於「吊鹽水」狀況,試問就業怎能改善,令普羅市民樂於消費呢?

和美國相比,香港○七年迎抗金融海嘯的衝擊,重點在於保住中小企,其中包括動用以千億計的信貸保證額,鼓勵銀行維持對中小企的融資,事後證明有關計畫令到企業倒閉的數量遠低於原先預期,其後復元情況亦迅速得多。當然,港美當時面對形勢大不相同,美國是海嘯源頭,為了撐住幾家巨企,政府已動用前所未有的資源,很難再有餘力兼顧中小企;香港的銀行體系基本上保持穩健,信貸緊縮主要是信心問題,政府提供保證,基本上就能解決危機。無論如何,香港這次應對外圍衝擊的經驗,很值得記取作為日後的參考。

美國在科技和商業上,仍然擁有極強優勢,這從跨國巨企無視國內衰退,紛紛宣布亮麗業績得到佐證;同時,白宮明白援助中小企業的重要性,開始重點落藥,期望可以扭轉劣勢,為經濟增長重新注入動力,但就算調整策略,恐怕很難在一時三刻奏效。從美國救市的教訓說明,經濟要有穩固的根基,不能只靠點石成金的財技,就算有無限印鈔能力的美國都沒有例外。

美債借錢需求大增

| | | 引用 (0)

美國財政部正尋求增加長期國債比重,冀在極低息環境下,鎖定更長期的融資成本。但全球投資者目前對美國短債需求大增,長債需求相對減少(即只肯短期而非長期借錢予美國),顯示他們對美國經濟前景愈來愈悲觀。有分析甚至擔心,長債投資者購買意欲減少,或會令長債孳息掉頭回升,加重華府財務負擔。

投資者對短債需求勁

美國財政部的工作是減少債市波動和確保美國融資成本在合理水平,最好當然是鎖定長期國債的利率在低水平,而且年期愈長愈好,例如是30年。這項工作在美國赤字狂飈之際尤為重要。儘管利率仍在下滑中,但在美國經濟不明朗下,近期市場對年期較短的美債借錢需求大增,暫時遠離長債(意即不敢向美國借出還款期極長的錢),30年期美債孳息回落速度,較10年期美債要慢得多,導致兩者差息本周升至歷史新高。有分析指出,10年期和30年期國債息差脫節,一定程度上是因為投資者對龐大的債券發行規模感到擔心。

美國財政部目前考慮的是削減短期債券的發行規模,而30年期債券的發行規模則保持不變。不過從市場反應來看,市場對2個月期和3個月期等短債需求甚為強勁,一廂意願地增加長債發行量,或會打擊債券借錢拍賣效果,適得其反。經濟前景未明會對30年長債投資者造成傷害,尤其是手持大量長債的中國政府。目前,中國大陸持有約8677億美元美債。市場擔心的是,若債息突然回升,長債價值將會下滑,這反過來會打擊債券拍賣,最終推高利率水平。